有感
“给你讲个笑话,你可别哭啊!”
民国时期,在一个远离喧嚣和战乱的偏远山区,伫立着一所简陋平凡的学校。校长孙恒海带着女儿孙佳以及裴魁山、张一曼、周铁男这几个教师栖身于此。在校长的建议下,把院子里的一头驴起了名字“吕得水”当作教员报了上去,以吃空饷。可就在某天,教育部要派专员来访,偶然来到学校的铜匠如同救命稻草出现在众人面前,他们央求铜匠伪装成吕老师,可是一切真能顺利蒙混过关吗?一段荒诞,观完令人无言的故事就此上演。
前30分钟,哈哈哈喜剧啊,这些人真逗。
又30分钟,嗯,有关于取舍、关于底线的哲学思考。
后60分钟,忍不住暗骂所有人都有病,所有人!骂着骂着,眼睛泛起酸来。
人物塑造
-
校长
近乎偏执地,近乎不择手段地,想要实现自己教育理想!为了达到目的,依靠威信和自以为的大格局,戴着所谓的大局为重的冠冕堂皇的面具,让自己虚伪的面目越来越严重。
亲自给张一曼剪发;
亲自劝说女儿扮演吕得水的未婚妻 ;
在魁山对一曼实施暴行的时候出来制止 ;
在周铁男被枪指住的时候挡在铁男身前阻挡对方开枪 ;
在嘴边总挂着口头禅“干大事不拘小节” ;
就为了所谓的“教育建设”,一次次让张一曼走在被侮辱的第一线。使得这句口头禅越往后就越成了一个笑话。 -
裴魁山
一身中山装也掩饰不住内心的肮脏龌龊,后半段的貂绒才是他脱掉面具之后的真正嘴脸;
曾经与铁男交谈自己对教育的看法,但那是建立在对铜匠获得教育家称号之后的嫉妒与不满之上的;
对张一曼拒绝了自己而与铜匠翻云覆雨怒不可遏。从此对一曼恶语相向,屡屡把一曼推向绝境;
杀驴之后几个人之中只有他吃了驴肉,与特派员推杯换盏,完全是一条任人使唤的走狗;
不管是片头的建立奖学金,还是片末的建新教室,都不愿用自己的工资与奖金出一份力,在婚礼大乱时先拿钱跑路。 -
周铁男
同样也是一个带着面具的人,正是佳佳闯入教室后发生的一切,才使他慢慢地揭下了面具;
在转变之前,他充满了正义感,充满血性,保护弱者,捍卫自己的尊严。转变之后,却是向黑恶势力磕头,直至头破血流。天壤之别的转变,往往就是一瞬间;
在转变之前,挺身而出,为一曼打抱不平。转变之后,在有人要强奸一曼的时,他放下了举在手里的武器,畏缩在角落;
在转变之前,他是唯一个敢道出真相的人,他无法忍受大家一个接一个的谎言,对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破口大骂。转变之后,却自欺欺人,说自己只有卧薪尝胆,变强大了之后才能打败他们;
转变之前对特派员的行为嗤之以鼻,甚至有几次直接冲撞特派员,转变之后成了特派员的走狗,督促大家完成特派员的计划,甚至可以去劝说自己喜欢的姑娘扮演别人的未婚妻。 -
铜匠
在别人给他戴上虚假的身份面具之后,在欲望脱离压制后无知而又自私的人。这世上最恶毒的事也许就是本性朴实善良之人变得阴鸷恐怖之后的背后一刀;
他从不接受知识到向往知识,连相都不敢照的人却有模有样的泡起茶来;
从躲避性欲到向往爱情,看着一曼离去的背影唱起歌。但当他发现自己只不过是被人玩弄的牲口,开始变得暴戾。被母夜叉一般的妻子压抑的欲望,在释放之后令人不寒而栗;
他自私又胆小,有权在手时残暴,被人揭穿时猥琐。最后差点用“吕得水”的身份在众目睽睽之下得到一切,还是还是逃不过妻子的魔爪。
- 张一曼
一个从大城市来到小乡村,美其名曰这里没人管着我,喜欢自由,但其实大概率是在城里因放荡自由而出名的;
一个对待生活充满乐观的人,在剥蒜的时候唱起歌,在点上灯放着音乐的夜晚翩翩起舞的人;
一个机敏伶俐,善于观察的人,看出特派员只是一个不会英语、用品茶来附庸风雅的文盲,带领大家度过危机的人;
一个一方面享受自由的美好和不羁,一方面又真的在乎别人的评价的高自尊的人。外面的人骂她骚浪贱,但那些是外人,她不在乎。可是,家里人在她毫不设防的时候,突然对她进行荡妇羞辱,于是她病发了,她彻底崩溃了。除了孙佳,所有人都背叛了她。
场景片段
- 开始的开始
睡服铁匠的主意就是出自一曼本人 ,尽管此时,她没意识到她将吃下那颗由自己信仰所结出来的苦果,而从铜匠媳妇找来开始,她就像陷进沼泽里,一点一点的往下沉,直到泥浆没过头顶。尽管此时,她也没意识周围的大多数人,都在推波助澜地将其推进黑暗; - 驴得水老婆出场后
虽然一直嚷嚷着让她站出来承认的是裴魁山,但她也看的出校长默许了这层意思,直到裴魁山说出那句“当初要不是校长帮你,你TM现在在哪儿呢!”她决定站出来,虽然看得出她有点失望,但应该算是报校长收留之恩吧; - 教室内
她再次震惊于裴魁山对自己的侮辱,在她眼里,就算不再跟裴魁山发生关系,他们仍然是好朋友,好同事,甚至是一家人。她没想到,自己竟然是以这种形象烙印在自己的同事,自己的朋友心中; - 还是在教室内
面对铜匠极尽手段地羞辱,她同样是心碎的,但她伤害人家在先,所以她也始终选择默默忍受。但是,校长竟忍心剪下她的头发,被剪发之后的一曼从梦境中醒来,脸上还挂着微笑。但是这种满足马上就被恐惧和羞辱取代了。 - 窑屋内
在特派员的保镖要欲行不轨之时,铁男却见死不救,缩在一旁没敢吱声。 - 在一切都即将尘埃落定后
没有一个人提供哪怕一句嘘寒问暖的关心。人往往不是突然崩溃的,而是一件件事把她击垮。从教室事件发生的一刻起,现实的罪恶嘴脸最终显露无疑,因此,为了维持内心最后的纯净,只得“疯了”。只有疯了,她才不会被关注,不会被在乎,也没有理由再牵扯其中;万念俱灰之下,她只好走了绝路。片尾的一声枪响,枪口对着的,不仅仅是一曼本人,更是观后无言的所有人。
后话
整剧完结,一曼用教堂拾来的枪告别世间,佳佳坐着驴车离开黄土高坡。余下的男人们,他们离开或者留下,愧疚或者麻木,已无需深究。他们尚且真实粗鄙地活着,为梦想为生存为利益;也已在尘封着热血的昨日死去,无可怀缅不值一提。在我看来,《驴得水》已经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人性的阴暗。
在这里,人性是什么?
人性,是孙校长的偏执和不择手段,为了完成自己的宏图远景,不惜把他人推向无底深渊;
人性,是铜匠在欲望和权力被不断放大之后,由本性朴实善良变得阴鸷恐怖;
人性是物极必反,是裴魁山的因爱生恨——把爱说得再冠冕堂皇,也不过是“占有”的借口,当占有不遂,爱就成了恨,化作毁灭对方的匕首;
人性,是周铁男面对枪口时的恐惧与妥协;
人性,是孙佳越来越孱弱无力的坚持;
这就是人性,我们永远不可能站在上帝的视角,只是嘘唏感叹,回归现实社会,在经历人性的至昏至暗之后,我们就要明白,张一曼想要告诉我们的真谛,她告诉我们,对一个人而言,当某一样事物成为其唯一的认定,变作独一无二的执着甚至是贪著,其实是一种不幸。
这种事物就像是一个定时炸弹,随时会把你炸得粉身碎骨——就看什么时候引线会在不经意间被点燃而已。当然不只是张一曼的“性与美好”,还有现实生活中的所有人事物:如事业、财富、爱情;如你明知不可能还贪恋纠缠的谁谁谁。
花无百日红。如果你只贪恋它的盛放,却不肯接受它的凋零,这已经是 一场悲剧。正如张一曼,不过是一头长发,即使剪了,还会长回来是不是?而且,短发也可以很美。而她,却把一头长发变成自己无法割舍的美,又把美当作了生命的全部。
不要把任何外物,作为你与世界的唯一的链接,否则,你就会成为两脚悬空,挂在悬崖上的可怜的傀儡。而这唯一的链接会成为那命悬的一线,它将随着时光的流转而变得越来越纤细,越来越无力,待有朝一日崩断时,你便粉身碎骨。
这样,你就永远见不到尘埃落定的那一天了……
如果活着真的需要理由,请给自己N+1个。那个1,会在关键时刻,阻止你步张一曼的后尘。